复合膳食纤维素的结构及物性研究:
复合膳食纤维素的结构及物性研究,采用大豆纤维素为基料,水溶性天然植物胶——瓜尔豆 胶、果胶为辅料复合后,制备一种兼有水溶性和非水溶性 双重特性的复合膳食纤维素。测定复合膳食纤维素的粘 度和表面张力,并对复合膳食纤维素体系进行扫描电镜 观察后发现,大豆纤维素与瓜尔豆肢复合物的粘度和表 面张力较两种单一成分均有明显提高,且复合物可调和 成为以瓜尔豆胶溶胶为基体、大豆纤维素颗粒均匀镶嵌 其间的稳定体系。大豆纤维素与果肢复合物的上述指标 也有提高,但体系不稳定。
膳食纤维是不能为人体消化酶所消化的高分子 糖类的总称,包括水溶性和非水溶性膳食纤维两种。 水溶性膳食纤维包括果胶、木聚糖、甘露糖等,非水 溶性膳食纤维包括纤维素、半纤维素、几丁质等 研究表明,水溶性和非水溶性膳食纤维的物性不同, 其保健作用也不同,防病机理分别为吸水分散后 的水溶性膳食纤维溶胶,可在肠道内成膜,阻止消化 物和肠壁接触,降低营养物质的吸收速率,平缓吸收 高峰,消减糖尿病人的餐后血糖峰值;还可提高肠内 物质的下行速度,提高粪便的含水率,加速排便,预 防便秘;另外,溶胶特有的网状结构可包围胆酸,阻止小肠对胆酸的吸收,降低了人体中胆酸向胆固醇 的转化量。非水溶性纤维可吸水溶胀,其固态特性稀 释了大肠中致癌物浓度,使肠道得到清理,可缓解便 秘及预防结肠癌。
为了发挥膳食纤维的综合保健作用,一般希望 其同时具有水溶性和非水溶性膳食纤维的双重特 性。从一种天然产物中制备的膳食纤维往往仅具有 上述部分功能,通过改性工艺来取得性能完备的膳 食纤维产品十分必要。
1研究思路和方案
非水溶性纤维素的改性一般有化学(如羧甲基 化等)m和物理(挤压蒸煮和微细化加工)f9、M两种方 法。目前人工改性纤维素的性价比差强人意,如在大 豆纤维素中加人彼此完善的天然水溶性膳食纤维, 即通过复合来获得一种功能完备的膳食纤维素^12], 将是一种简单实用、经济可行的思路。
1.1实验材料的物性分析
非水溶性大豆纤维素的主要成分包括纤维素、 半纤维素、几丁质等,其中约有70%的成分是由葡萄 糖单体缩聚而成的直链高分子,而且都是以P(l—4) 糖苷键连接起来的多糖类[15]。浓度为0.025g/mL的大 豆纤维素溶液的粘度为2.3MPa*s,表面张力为 70.8mN/m,持水率为2.78,膨胀率为4.92。
图190%非水溶性大豆纤维素显微结构
图1为90%非水溶性大豆纤维素颗粒的微观结 构及颗粒表面的状态。大豆纤维素颗粒为棒状、条状 及块状,形状不规则,纤维素颗粒无分支结构,表面 宏观上平滑,颗粒尺寸范围为lO-^lO^m,在水中呈 无序状立体分散状态,除棒状颗粒表面粘带有细小 的颗粒外,彼此间无明显粘结,体系呈现悬浊液的一
般特性。尽管体系的对流作用由于纤维素颗粒的存 在而受阻,但颗粒间因有游离液存在,质传递速率降 低不明显,因此只具有填充、清理及吸附功能,而膨 胀率、持水率有限,粘度较低,成膜性差。
图2瓜尔豆胶颗粒的显微结.构及在水中的分散状态 瓜尔豆胶是主链为(1—4)-p-D-甘露糖单位,侧 链由单个的ct-D-半乳糖以(1—6)糖苷键与主链相 连,且侧链在主链上的分布分为没有半乳糖的光滑 区和多半乳糖的高取代区,在离子强度很低的情况 下,无分支的光滑区能通过氢键与某些线性多糖形 成复合体[|5)。浓度为〇.〇25g/mL的瓜尔豆胶溶液的粘 度为460.3MPa.s,表面张力为73.3mN/m。
图2为瓜尔豆胶颗粒的显微结构(左图)及在水 中的分散状态(右图)。瓜尔豆胶颗粒多为不规则的 块状,组织结构密实,颗粒尺寸范围为l〇~l〇Vm。通 过分析瓜尔豆胶溶胶升华干燥后的组织发现,溶胶 经升华干燥后呈疏松海绵状,由此可推断,瓜尔豆胶 可均匀分散于水相体系中,不再有明显的团粒结构。
图3果胶颗粒的显微结构及在水中的分散状态 果胶是D-半乳糖醛酸残基经〇i(l—4)键相连接 聚合而成的酸性大分子多糖,半乳糖醛酸C6上的羧 基许多被甲酯化,且在(:2或C3的羧基位置上常带有 支链,因此果胶分子不是以直线形式存在,而多呈折 叠状t171。浓度为〇.〇25g/mL的果胶溶液的粘度为 279MPa_s,表面张力为65.8mN/m。图3为果胶颗粒的 显微结构及在水中的分散状态。果胶颗粒呈不规则团 粒状,颗粒尺寸范围为l~l〇Vm。通过分析果胶溶胶 升华干燥后的组织发现,与瓜尔豆胶类似,果胶溶胶 经升华干燥后也呈蓬松的海绵状,且形成的网膜厚度 更均匀一致,孔隙率更高,同样可推断,果胶比瓜尔豆 胶更易在水中分散、溶胶体系更均匀,吸水速率更高。 1.2技术方案的分析确定
果胶、瓜尔豆胶的分子结构都是多支链的大分
研究与探讨捻為 >料斗咸
V〇1.26,N〇.7,2005
子多糖,且侧链在主链上的分布形式不均匀,侧链分 布密集的区域称为毛发区,而没有侧链的区域称为 光滑区,毛发区与光滑区相间存在[18^。而大豆纤维素 分子是无支链的近于双螺旋的长链结构。
根据它们在分子结构上的互补性可推断,在湿 状态下其复合的机理为,果胶、瓜尔豆胶分子在水中 吸水溶胀,充分分散伸展形成网状结构,大豆纤维素 分子分散、镶嵌到水溶性纤维溶胶中,溶胶表面与果 胶、瓜尔豆胶分子的光滑区通过氢键相互结合#191,纤 维颗粒被牢牢吸附在网状结构表面。这种结构使原 来大豆纤维素悬浮液体系中的水被瓜尔豆胶和果胶 形成的溶胶填充,复合膳食纤维素的结构及物性研究,体系的粘度增加,摩擦力增大,对 流减缓,降低了质传递速率。同时原来存在于瓜尔豆 胶和果胶形成的溶胶网状结构中的水被纤维颗粒所 取代,增加了溶胶体系的膨胀率和致密程度,从而形 成了固、胶、液混合的三维网状结构。
综上所述,利用大豆纤维素和果胶、瓜尔豆胶在 结构上的互补性,在水中溶解、分散特性,以及粘度、 溶解性、膨胀率、持水率、表面张力等物性的不同,本 实验拟以大豆纤维素(非水溶性纤维素含量>90%)为 基本材料IB,'以粘度、表面张力高,成膜性好,较易溶 解分散的天然植物胶——瓜尔豆胶、果胶为辅助材 料,在湿状态下进行复合配比,得到一种质地密实,粘 度、表面张力高,成膜性好,同时具有水溶性和非水溶 性物性的复合产物。在此基础上,进一步观察复合产 物在水中的分散性,形成的均匀体系在水中的稳定程 度,电镜观察复合产物分子间的空间嵌合结构,测定 复合产物的物性参数粘度、表面张力的变化。
2材料与方法
2.1材料与设备
大豆纤维素(非水溶性纤维素含量>90%) 深远 食品有限公司生产;果胶北京市化学试剂公司购 买;瓜尔豆胶食品级,印度产。
NDJ-79旋转粘度计,JA1003N精密电子天平, Jzhyl-180界面张力仪,TDL-5-A离心机,JB-3型定 时恒温磁力搅拌器,HITACHIS-570扫描电镜。
2.2检测参数及方法
2.2.1粘度采用NDJ-79旋转粘度计测定,温度 26*^,单位 Pa-s。
2.2.2表面张力采用Jzhyl-180界面张力仪测定, 温度26T;,单位N/m。
2.2.3膨胀率膨胀率(SW)=[溶胀后体积(mL)-干 品体积(mL)]/样品干重(g)
测定步骤:取10mL浓度为0.025g/mL的溶液于 25mL量筒中,加水搅拌并定容到25mL,静置4h后 读取分界面下溶胶的体积。
I 2005年第7期
2.2.4持水率持水率(WHC)=[样品湿重(g)-样品 干重(g)]/样品干重(g)
测定步骤:取10mL浓度为0.025g/mL的溶液于 50mL离心管中,离心20min,分离因数2775.5,称量 除去上清液后的湿样品质量。
2.3显微观察方法
将复合纤维素配置成〇.〇25g/mL的溶胶并升华 干燥成干品,采用HITACHIS-570扫描电—观察其 空间结构。
3结果与分析
3.1不同配比复合物的物性指标
表1大豆纤维素与瓜尔豆胶单品及复合物的物性指标
序号比例
大豆纤维素瓜尔豆胶粘度 (MPa-s)表面张力 (mN/m)
GK,402.370.8
CK204460.373.3
131181068.37
232591071.9
37326507Z63
大豆纤维素与瓜尔豆胶以三种不同配比复合均 能形成粘度较高的溶胶。如表1所示,复合物比单品 的粘度均明显提髙,其中2的效果最好。复合物表面 张力虽与两种单品的表面张力差别不大,但极易形 成稳定的薄膜。
表2大豆纤维素与果胶复合物及单品的物性指标比较
序号比例
大豆纤维素果胶粘度 (MPa-s)表面张力 (mN/m)
CK!402.370.8
CK20427965.8
131101059.6
232276067.2
373159065.5
如表2所示,大豆纤维素与果胶按上述三种配比复 合得到的产物在粘度上比单一成分都有明显提高,其中 2和3的效果更好些。复合产物的表面张力变化不大。复合膳食纤维素的结构及物性研究, 调和、放置一段时间后,溶胶体系出现分层,上层为大豆 纤维素与果胶的复合层,下层为少量(在12%)的纤维素 沉淀层,且果胶溶胶中镶嵌的纤维素颗粒相对少。
原因推测为:首先,果胶溶胶对于纤维素的吸附 作用相对较差;其次,果胶吸水速率髙且易分散,但 吸水能力有限,果胶溶胶体系粘度较低,纤维素与果 胶颗粒彼此间连接力不足以承托纤维素颗粒;另外, 根据果胶分子的结构还可推测:果胶分子的分支结 构部分被酯化,大豆非水溶性膳食纤维素分子与果 胶网络形成氢键能力减弱,形成的复合体系不稳定 从而出现沉淀。
上述两种复合物粘度大幅度增加可解释为,在 大豆纤维素的水相分散体系中,水充斥于颗粒间,在 实验浓度下,体系的层间滑移阻力主要体现为水的 粘度,故粘度较低。同样道理,瓜尔豆胶及果胶颗粒
2005 年第 7 期〕
吸水溶胀、分散,尽管溶胀的颗粒间仍有水隔层,粒 子间已在空间互有交叉,故粘度较高。而在复合物体 系中,大豆纤维素颗粒间充满瓜尔豆胶及果胶溶胶, 由于两种物料间的吸附作用,体系已形成固、胶相互 络合的空间网状结构,层间滑移作用需破坏这种连 接关系,而破坏这种连接所需的力远髙于水层间滑 动的力,因此,表现为复合物的粘度成倍增加。粘度 的增加使复合物体系的层间摩擦力增大,对流作用 减缓,成膜性改善,有利于形成连续、稳定的阻隔层, 减缓质传递速率,从而更有效地发挥纤维素的生理 功效。
3.2复合物的显微结构
3.2.1大豆纤维素与瓜尔豆胶复合物的空间结构见 图4。
b
图4大豆纤维素与瓜尔豆胶复合物的显微结构 图4a所示为大豆纤维素颗粒分散、镶嵌到瓜尔 豆胶溶胶体系中,纤维素替代水填充到溶胶体系中, 使这一网络质地更加致密。图4b所示为溶胶表面的 纤维素颗粒与周围的瓜尔豆胶溶胶形成相互吸附或 相互缠绕的立体结构,这种结构使体系的稳定性增 强。大豆纤维素悬浮液体系中的水被溶胶所取代,体 系的粘度增加,对流作用减缓,有利于成膜,从而提 高了体系阻止质传递的能力。根据瓜尔豆胶分子的 结构还可推测,瓜尔豆胶分子中没有侧链分布的光 滑区与纤维素分子通过氢键结合,纤维素分子被牢 牢吸附在溶胶体系中,从而提高了体系的稳定性。 3.2.2大豆纤维素与果胶复合物空间结构见图5。
图5大豆纤维素与果胶复合产物的显微结构
图5a所示为大豆纤维素分散、镶嵌到果胶溶胶 中,使网络质地更加致密。从图5b可以看出,在果胶
研究与採讨K&w斜欲
Vol.269No.7y2005
表3 70%大豆纤维素的物性指标
颜色分散性持水率膨胀率粘度(MPa.s)表面张力(mN/m)
白色粉末不分散,部分溶胀9.5410.122.1756.9
网状结构的表面没有结合纤维素颗粒缠绕,复合膳食纤维素的结构及物性研究,这可能是 因为果胶颗粒吸水后虽然也有分散,但是颗粒仍然保 持了一定的胶团状结构,溶胶体系中仍然有游离水存 在。纤维颗粒虽然镶嵌到了果胶溶胶的网状结构中, 由于体系中游离水的存在,使层间摩擦力减小,体系 的稳定性减弱,放置一段时间后会有沉淀出现。
3.3与70%大豆纤维素的物性比较
图6 70%大豆纤维素的显微结构 图6所示为,市售非水溶性纤维素含量为70% 的大豆纤维素在湿状态下的显微结构。可以看出,其 中的水溶与非水溶性成分已经完全结合,形成了一 种非常理想的稳定三维网络结构,而实验中复合物 只是将非水溶性纤维素镶嵌到水溶性纤维的溶胶 中,彼此仍有较明显的界限。尽管这类大豆纤维素颗 粒在结构上已经达到了理想状态,形成了水溶性成 分与非水溶性成分的良好复合,但是由此构成的体 系物性不甚理想。这类大豆纤维素中所谓的水溶性 成分可能只是一些黏附于非水溶性纤维素表面,其 粘度、表面张力远不能达到瓜尔豆胶及果胶的分散 效果的物质。体系仍然表现为普通悬浊液的特性,稳 定性差,成膜性及阻隔质传递的能力远不及复合物。
4复合膳食纤维素的结构及物性研究结论
本实验利用天然水溶性膳食纤维瓜尔豆胶和果 胶与大豆纤维素复合来改善大豆纤维素物理性质上 的缺陷,使复合后的大豆纤维素能更好的发挥其生 理功能。
4.1瓜尔豆胶、果胶与大豆纤维素复合,提髙了大豆 纤维素的粘度、表面张力等物性参数,其中复合比例 为2:3的瓜尔豆胶、果胶与大豆纤维素复合物粘度提 高最显著,在固形物含量同为2.5%的纤维素溶胶中, 大豆纤维素的粘度为2.3MPa*s,瓜尔豆胶大豆纤维 素复合物的粘度提髙至5910MPa*s,果胶与大豆纤 维素复合物的粘度提高至2760MPa*sD
4.2大豆纤维素与瓜尔豆胶、果胶形成的复合体系 均勻,但后者的复合体系不稳定。分析原因为:果胶 虽然吸水速率髙,但吸水能力有限,形成的溶胶体系 粘度较低,纤维素与果胶颗粒彼此间的连接力不足 以承托纤维素颗粒,造成沉淀。根据果胶的分子结构 还可推测为,果胶分子的分支结构部分被酯化,大豆 纤维素分子与果胶网络形成氢键能力减弱,形成的 复合体系不稳定从而出现沉淀。
4.3复合物中的水溶性与非水溶性成分的结合状态 不及市售大豆纤维素(非水溶性纤维素含量70%)紧 密,但粘度、表面张力、成膜性等物性指标显著高于 后者,故复合可得到物性优于其他加工方法得到的 纤维素产品。
本文推荐企业:16877太阳集团(http://www.sddasw.com/),是专业的瓜尔胶和瓜尔豆胶生产厂家,专业生产瓜尔胶和瓜尔豆胶。拥有雄厚的技术力量,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设备。16877太阳集团全体员工为海内外用户提供高技术,高性能,高质量的瓜尔胶和瓜尔豆胶产品。热忱欢迎国内外广大客户合作共赢。